位於山和海之間,「美麗」是所有初識她的人會有的讚嘆!
港口部落Makuta'ay
在台灣的東海岸,景色媲美澳洲的Great Ocean Road,(大洋路),
因為海岸山脈緊鄰太平洋, 腹地有限, 海岸阿美族(Pangcah 邦查),必需要學習與大自然緊密共存的方式。
秀姑巒溪的出海口, Makuta'ay是古名, 是『海水渾濁』的地方。
在雨後,去採摘在礁岩上新生的海菜,在沒有月亮的晚上,到海邊去
抓螃蟹,在這裡,食物仍有很大的比例是由周邊自然環境而來。
每⼀塊彎曲的海岸,都有不同的名字,長著不同的傳說與記憶。
這裡是老部落,老人家都說母語,傳統的祭典文化都還保存
部落的年輕的⼀代,叫做漂流木,我們在部落長大,歷練過城市的文
明,腳蹤遍及世界。
聽見部落的歌,在火堆邊取暖, 腳踩在土地上, 讓小孩與狗在這樣的空間隨意亂跑,用身體去學習一項技能,被部落的廚房餵得飽飽的,住一個晚上,讓呼吸與太平洋合拍
前往港口部落連結
這是原本計畫2012年8月初要來的,我們一群20多人,一切都安排好了只等時間到來。所謂萬事皆備只欠東風,但我們卻是被颱風影響而取消籌劃了3個月的行程,還好,之前我有先來拜訪港口,也算是來過了吧!以下是我拜訪的紀錄~
這天火車坐到瑞穗站下車,跟付近機車行老闆娘問過瑞港公路的路況還安全後,即便租了摩托車,直接走瑞港公路往海岸方向駛去~
|
瑞港公路上的景色 |
|
瑞港公路上的景色 |
|
瑞港公路上的景色,有一處道路整修 |
|
瑞港公路上的景色 |
|
瑞港公路上的景色,一路蜿蜒越過山脈才下到海岸,下面就是秀姑巒溪 |
|
位於瑞港公路上的奇美部落 |
|
大約騎了一個小時才到長虹橋,泛舟的終點站 |
到了長虹橋與Lafy電話聯繫後她開著車來與我碰面,一開始就先帶我到部落的活動中心
|
外觀很有部落特色屋頂由稻草搭蓋,平時是部落族人舉辦活動與召開部落會議的場地,僅於特殊時間才會開放 |
|
莎娃綠岸工作室庭院入口 |
|
庭院種植的花都開放了,很自然的迎賓方式 |
|
利用乾稻草來做擺設 |
Lafy接著帶我進入工作室稍作休息之餘也跟我大約說明工作室的狀況,及行程上的安排
|
她為我端上一杯帶著香橙味道的冰涼水,消除了早上一路的暑氣 |
|
篩子上晒著不不知名的豆子(其實是我忘記了) |
|
這看起來像是紅棗 |
|
莎哇綠岸工作室用許多原木做成的家具 |
|
竹屋,榕樹,鞦韆,給我直覺"放鬆" |
稍微討論一下今天要看的行程後Lafy接著帶我逛逛工作室
|
這位女子正在編織,Lafy說她要很專心地數紗,所以我不感打擾她,趕快通過~ |
|
工作室屋內天花板,看看也沒有板?這全是用竹編的,夏天很涼爽! |
|
全都是手工製作,有漂流木有竹編 |
|
工作室的內部放陳列許多的手工品及藝術品 |
|
裝魚的竹蔞 |
|
另一間工作室的屋頂,屋瓦是用黑白相間的方式做成,Lafy說這樣降低了屋內溫度,就不需用冷氣了,是很環保的方式,港口部落這裡真的一台冷氣都沒有! |
|
工作室外面的台階都可看出藝術的創作 |
|
這是一位來自法國的藝術家,Lafy說他已經來港口長住一個月了 |
|
這是港口接待的客房,都是由當地的長老,村長或部落朋友提供自己的屋子,真的是B & B |
|
這間是村長的房子,部落的蓋房子都不會把廁所蓋在屋內,一定會蓋在屋外,這是不是部落對衛生的觀念下次我要問問Lafy~ |
對東海岸的原住民來說,山是他們的倉庫,海是他們的冰箱,到部落裡作客,部落的朋友說:「等等,我去冰箱找吃的。」一轉眼就跳入海中......
|
海祭場,就在沙娃綠岸工作室不遠處 |
|
附近的〝冰箱〞 |
|
天晴時海水清澈,若是下雨,這裡的水就變混濁了~ |
接下來跳上Lafy的車子,繼續走台十一線往北看看各個工作室及藝術創作.......
在台11 線,過了立德,快到石門遊憩區,有一個地方,叫那ㄜ哩岸,藍色的招牌,水泥的屋頂平台,底下是藍色和綠色的海。
|
那ㄜ哩岸木雕工作室&海浪Cafe |
|
女主人小支的吧台 |
|
因為自己喜歡才有辦法分享給別人(小支) |
男主人
阿福一直希望這個工作室可以成為一個公共空間,把部落好的雕刻作品作展示和販售,他用最自然直接的線條作出傢俱,像是一個漂流木教室,可以收學徒,更喜歡從童趣、家居入手,做出心血來潮的創製品。如果你也有想要在東海岸蓋自己自然的房子,不要忘了問他,怎麼樣蓋出一棟阿美族防颱風的房子。
|
漂流木作品 |
|
漂流木作品 |
前往那ㄜ里岸連結
『Raway是藝術家!』這裡只是個廚房,只要Raway在這裡一定征服大家的心
食材是Raway自己找的,有的是山裡的,有的是海裡的,菜園就在後面,雞也是Raway自己養的 ~
|
廚房外觀,又在台十一線上,一定要慢慢走才看的見 |
台十一線繼續往北就是來到石梯坪,這裡是玩水的天堂
很多年以前,一群愛做夢的人在晚上在火堆旁,幻想著可以做點什麼,於是他們蓋起了升火,一個有斜屋頂、裡面有著波浪水泥紋路的建築。
十多年過去了,石梯坪的星空還是那麼的廣闊,常常還是有人,想要在東海岸尋找什麼的時候,在台十一線上停下來,來到升火。
|
從庭園的外圍就可看到藝術創作 |
|
像不是一道道的海浪呢? |
漂流的木頭、彩色的編織、風味的餐點,升火的內部還是那麼開敞,近年,透過升火工作室,部落創作者到各地參加藝術營,更把文建會藝術家駐村的活動,拉到了港口部落。
成長於部落,當初用盡心力回來,看盡東海岸景觀變化的女主人Sumi,心裡有個滿是百合花、滿是水梯田的景象。
|
左邊Lafy/港口部落對外負責人,深度講解;Sumi/升火工作室負責人 |
前往升火工作室連結
最近在石梯坪,升火推動著林務局所贊助濕地復育的案子,將原本乾涸、雜草叢生、水路斷絕的田地重新整理,並用稻草、木頭、自然素材的『環境藝術』,去引導著人重新接觸土地。
希望種出『海稻米』,讓水牛重現部落。
等了好久,讓心中的夢田成真。
『米粑流』:「Mipaliwa」在Pangcah的文化裡就是「互助」,也就是在生活中,族人不論氏族或鄰里,都會相互幫忙,尤其在蓋房子、種稻、收割之時。《米粑流》記錄了近年來被荒廢的稻田,透過部落族人齊心齊力,復耕於石梯坪一代的水梯田,重重山脈、濤濤稻穗相連著一波波的海浪到遠方,也復現部落老人家深藏心中的記憶與景致。
前往米粑流連結
|
升火工作室外面竟是一片綠油油的海稻米 |
工作室外巧遇一群
婦女正在編制著魚蔞,
快速又熟練的技巧讓我看的佩服
熟練的魚蔞製作影片
|
我買了一隻小隻的來嘗鮮,口感跟旗魚有點類似,結論是吃旗魚就好,因為飛魚被大量捕捉,數量越來越少了 |
石梯坪附近還有的景點『月洞』:部落裡老人家常說,月洞就是月亮的家,月亮會進入洞穴裡休息。『月洞』,原本是部落族人祈雨的地方,是祭典場所,然而現今因觀光而開發,場所的意義被改變了。希望不論是部落年輕人還是外地人,能真切認識月洞的歷史。
在月洞正對面陡峭的山壁下,有一條小路直直通下去,那裡是一個家族的世耕地,部落的大海冰箱,是一個充滿青春氣息的地方。
|
吧台 |
|
很有特色的樓梯,感覺像在海底世界 |
項鍊由多才多藝的兄弟全達與文成、藝術家氣息濃厚的姐姐巧雲,以及他們的家庭所支持,平常閒靜的時候是慵懶,創作時,是投入數不盡的小時,全達文成都是藝術營的常勝軍,曾參加花蓮、都蘭山藝術節,投入木雕創作,作品並受國家數位典藏。
看到就是知道嘛?
走過也不一定有感動?
也許能俯視全貌,
又或許只能窺探局部,
而更多的不可見,
隱藏在你我的想像與觀察裡~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